皖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虚拟仿真
实践中心简介
一、建设背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党中央对高校思政工作做出了进一步的指示,对工作开展的方向、途径、规范提出了要求。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点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进的方向,突出了信息技术等新媒体新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价值。
二、建设目的:
(一)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固化、完善、凸显我院实践教学特色;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建设一批国家级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
(二)解决当前课外实践教学“参与面小、资金投入高、安全隐患大”等问题;
(三)建设“立足皖医,面向安徽”的虚拟仿真基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学生“四个自信”。
当前省内高校马院仅有合肥一所高校正在筹建虚拟仿真中心。皖医马院的虚拟仿真中心建设不只是面向本校学生,还应有着更广阔的视野。
三、建设理念
本项目采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旨在建设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实践教育模式,着力打造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践教学场景为一体的虚拟仿真项目。
四、建设思路
基于上述目标理念,思政教学需要建设更加丰富多样的资源和先进便捷的教学工具,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活动的管理和评价。通过VR技术还原各地优质红色资源实景,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参观考察活动,降低参与实践教学的门槛,提升实践教学活动覆盖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集中地在一间教室中,引入多功能的智能教学设备和终端,从而实现包括集体备课、课堂互动、教学资源投放、学生即时反馈、教学数据可视化、实践考察模拟等功能,真正做到整合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全面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部工作流程,有效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果。
五、建设方案
中心建设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一)硬件建设:
(1)虚拟仿真教室建设

虚拟仿真教室图
(2)纳米黑板、虚拟头盔、桌椅、文化墙等

纳米黑板

虚拟头盔

桌椅1

桌椅2

文化墙1

文化墙2
(3)智慧课堂系统
思政实践体验中心将建成一个综合型的物联网应用场景。首先通过读取人员考勤系统智慧课堂系统以平台为基础、以资源为支撑、以服务为导向、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应用系统建设为核心,集成网络教学、师生交流互动、答疑和管理等功能,包括以课程为主线,高度整合学校的所有资源;以课程为中心,展开作业、考试、答疑、讨论、评价等互动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平台在教与学活动中的作用,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与思政课战略发展目标保持高度一致。以支撑学校快速发展为目标,以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学信息化水平,为思政课战略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智慧课堂系统互动部分,主要包含四大模块,为保证教师能够更加灵活方便的在课堂上进行课堂教学互动,将智慧课堂系统设计的更加简单易用,通过资源调用、教学互动、屏幕控制、学生管理四大导航栏部分,将教室互动部分的功能进行完整展现,教师可通过大屏一键式触控,直接点击相关功能,进行课堂互动。

(二)软件建设
软件系统建设,分为教学过程模块和教学成果模块。
1. 教学模块场景的选取
包涵“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部分
2. 软件系统构建图:

六、应用模式
(一)模拟红色景点考察
参观考察时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使用VR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分批次地组织学生模拟考察红色景点的全过程,并可以结合智慧教学系统,开展分组讨论,在线提交参观记录和考察心得。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门槛,提高参与率,方便管理。
(二)思政理论课小班教学
思政课是一门学习知识、传递价值的课程,需要进行深入的研讨,进行观点的碰撞,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小班教学是开展讨论的常见形式。思政实践体验中心可以为小班理论课教学和讨论提供优越的环境和便捷的工具。教师可通过系统快速统计学生到课率、与学生进行互动,并能在教室智能终端——纳米黑板上实时展示;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端设备随时响应教师的互动,获取教师发布的资料和通知,并在课后进行师生间、生生间的在线交流。课堂系统还可以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为学生的考核评价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
(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
翻转课堂是目前比较前卫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在线资源的高效运用,优化课堂效率,提高课堂内容的针对性。通过智慧教室系统,教师可以方便地投放资源至学生的移动端,并可以在系统中监控学生对资料的阅览状态、对课程章节的学习进度等。课下,教师可通过系统布置作业,补充资源,让学生在线阅览和提交,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深度。
(四)开展自主体验式教学
学生可通过体验式设备,自主体验和感受教学资源中体现的革命精神。由于这种呈现方式新颖,充满丰富的交互空间,其更加适合在课堂之外,让学生自由体验,深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