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加深其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基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了解,4月25日、26日,经池州市委党校朱黎明教育长协调,思政部在王军主任、陶庭马副主任的带领下,组织全校各院系师生代表一行50余人赴池州市石台县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本次社会实践教学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研室主办,围绕的核心主题乃是“生态文明与美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型文明,它所追求的不是单纯经济增长,而是质量式的经济发展;不是采取人与自然对立的态度,而是尊重、敬畏自然,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友好相处。近代工业文明片面追求利润的市场逻辑和“生产—消费—废弃”的生活模式曾给世界带来了严重危害和生态危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并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上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安徽省制订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旨在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
师生访问石台县委党校
现场座谈
社会实践教学的第一站来到了池州中共石台县委党校,师生一行受到了校长卢传德等的热情接待,双方就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安排方式等进行了座谈。党校这次专门为大学生们组织了一场报告会,由石台县美好乡村建设办主任周虹主讲。他在题为《我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几点认识》的讲解中,详尽介绍了石台县的生态整体规划和中心村全局建设的思路,强调中心村的建设不是搞城市化、大拆大建,而是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以此辐射和带动周围的自然村,走生态发展之路。同学们认真观看了该县的宣传片《建设最美山乡,打造美好石台—石台县美好乡村建设记实》。对于社会主义美好乡村建设有了深刻、直观的认知,充分认识到美好乡村的建设不仅在于要把村庄做美、做干净,更在于要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全面促进百姓生活质量的改善,终极目标是实现文明和谐。
聆听美好乡村建设报告
当天下午和次日,师生们相继参观了该县两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心村——大山村和***村,实地考察了美好乡村的建设成效。两村的负责人给大家介绍了其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的具体做法,对有关“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风土民情”等细节问题作了现场解答。横渡镇党委委员施国安给大家播放了有关***村历史建设与发展的视频。同学们抱着极大的兴趣走入村庄,进门访户,实际调研,现场拍摄,记录下新村庄的人情、风貌。他们和农民、村干部们开心交谈、请教,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了解改革开放后山村的变化,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福利,了解他们对于未来的想法、需求、意见和建议,获得了丰富的认知和生动的感悟。
师生与大山村负责人交流生态保护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同学们极大地拓宽了眼界,将书本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生活实践有机地融合,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和谐统一的,人类不可以随意改造、征服自然,而应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按照“真、善、美”的要求,去提高生态文明的意识和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为行,为建设山清水秀、文明和谐的美好乡村和美丽中国而立志成才、努力奋斗!实践教学结束后,思政部将把师生们的感悟及所指导撰写的论文汇编成册,遴选评奖,并在各年级大学生中广泛组织主题宣讲,以扩大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的影响面和受益面。
(章道德/文 刘振宏、郭超等/摄 王军、戴满松、张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