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思政课教学

探访王稼祥故居纪念馆 追寻救国救民红色足迹

时间:2025-07-03 预审:邱琳琳 二审:张婧 终审:陶庭马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阅读次数:

为更好推动安徽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宣城)建设,7月1日,在党的104岁生日之际,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张萍带领学生来到宣城泾县王稼祥故居及纪念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

王稼祥同志是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考察小组首先来到王稼祥铜像广场和故居,授课老师根据图片和实物资料详细介绍了王稼祥在泾县、南陵县和芜湖市的教育与成长经历,着重讲解他在泾县柳溪小学和芜湖圣雅阁教会学校的学习历程对他后来接触马克思主义、坚定“革命是终身寄托”产生的重要影响。在纪念馆内,师生们依次参观了“风华年代、忠诚战士、三大贡献、卓越领导、杰出外交和永远缅怀”等六大主题展厅。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段段影像资料,生动再现了王稼祥同志从热血青年成长为革命领袖的光辉历程。

参观结束后,张萍老师以“以王稼祥为例看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和当代大学生如何传承红色基因”为题开展现场教学,师生们结合纪念馆展陈内容,深入剖析王稼祥同志在“遵义会议、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思想首次提出”等三个方面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引导学生思考王稼祥同志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优秀品质及新时代青年如何传承红色基因等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们在激烈的讨论与思想碰撞中深化了理论认识。学生代表积极发言:“这种思政课程的现场教学深刻而有内涵,通过参观让我真切感受到革命先辈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持续学习王稼祥同志“坚守理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强国有我’的使命感接续奋斗!”。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学团队持续深化“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将红色场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纳入思政课教学“第二课堂”,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带队教师表示:“在王稼祥故居纪念馆这样的实景课堂中,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历程,这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更具感染力。”

本次活动是安徽省“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宣城)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立项项目之一。下一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将继续挖掘宣城红色资源,通过主题研学、视频录制、志愿讲解等形式,激励青年学子以革命先辈为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朱涛辰、张萍/文 王骏原/摄)

教学现场(一)

教学现场(二)

合影